药物制剂除了大家熟知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外,根据制剂形态还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其中,固体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贴剂等;半固体剂如内服膏剂和外用膏剂;液体剂有糖浆剂、口服液、注射剂(针剂);气体剂有气雾剂等。不同形态的剂型在生产制备、储存运输、医疗使用过程中对包装方式的需求不同。其中,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称为内包装,如安瓿类、注射剂瓶、铝箔、袋等;而容纳内包装的折叠纸盒、中盒、外箱、袋、罐等容器称为外包装。本文所讲的药品包装主要指外包装折叠纸盒(以下统称“药包盒”)。
药包盒一端连接药企的生产包装环节,另一端经过流通环节延伸至消费者使用终端,不同环节对药包盒的属性要求不同。例如,运输、储存环节,药包盒需要保护药品不受破损、安全有效,并便于仓储与流通;销售环节,药包盒要符合货架陈列展示、商品辨识与宣传要求;终端使用环节,则必须易于识别区分、便于携带,甚至能防止误用、混用;而在药企的生产环节,药包盒则需要满足GMP条件下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的需要。此外,需利于环保回收。
传统的药包盒大多侧重于仓储运输环节对药品的保护以及销售环节的陈列展示效果,但随着“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各大药企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上的持续投入以及终端用户消费体验升级的客观需要,使得药包盒在药品生产、终端使用以及用后回收环节的功能属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对药包盒的功能创新、用户体验,或者说“智能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药包盒功能&结构设计
传统内容物为安瓿类、西林瓶、玻璃瓶的药包盒主要由盒体、纸或塑料内卡、底托等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各部件需要分别与盒体组装成型,效率低、精度差,不能适应药企自动包装线的生产需要。针对这种现状,量身定制不同款的一体式机装盒或包装盒,既可以取代传统药包盒中的塑料内卡、底托,实现一次自动化生产成型,又满足药企包装线的生产需要就成为包装设计的重点,网卡盒、盒中盒、缓冲盒等间壁结构、易开启结构药包盒就是优选的设计方案。下面,笔者将介绍几款具体设计案例,期望能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粘合封口式网卡盒
针对安瓿类注射剂,装瓶数多、易碎的特点,可根据客户药包机的特点,选用相应的粘合封口式结构,并通过增加功能性延长板进行设计。例如,延长板包括固定粘贴板、网卡、连接板等部件,使用上下两层网卡分别对瓶颈、瓶身加以固定。其中,上层网卡的圆孔根据安瓿的形状、尺寸设计为由一组发散状的断刀连接的两个同心圆,外圆由断刀线围合形成,内圆为空心圆,同心圆的圆周之间的圆环被分割成了若干小扇形,利用每片扇形受力后上下翻折的特点,使圆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收缩性,从而对安瓿提供防护。此外,在纸盒上盖与前面板的封口板上增加了一次性易撕口设计。粘合封口式网卡盒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粘合封口式网卡盒
以上设计利用了粘合封口式结构,适合自动化包装机生产,具有防止重复开启功能的特点;通过网卡结构设计实现对安瓿的防护,克服了传统组合式包装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此外,改进后的一次性易撕口方便单手开启。
2.预粘式高速网卡盒
有些药品是使用药包机将安瓿、西林瓶、说明书一起装入同一个药包盒中配套使用的,此时,满足容纳及防护要求、便于取用,同时适合药企高速自动装盒机生产、包装印刷企业自动化生产就是该药包盒需要具备的功能。对此,一页成型的内部网卡和缓冲结构就是很好的选择。如图2所示,设计双层网卡对安瓿和西林瓶的瓶颈和瓶身分别加以固定,上层网卡的网孔为内圆外方的形状,从方形的4个角各引出一条断刀线连接到中间的空心圆,形成4个有弹性的小叶片,对瓶颈进行固定防护。由于双层网卡与纸盒顶端和底端各设计了合理的安全距离,使安瓿和西林瓶上下悬空,从而提供了缓冲空间。此外,利用网卡与纸盒后面板间的空隙放置说明书。顶部的易撕口设计便于消费端对药品的快速取用。使用时,药品和说明书从纸盒的下方置入后,分别对药包盒的底部和顶部进行粘合封口。
3.整体式间壁盒
针对小瓶装口服液类产品易碎、数量多、重量重的特点,在传统直插盒的基础上通过在体板上增加延长板,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隔设计,将彩盒内部分隔成若干间隔空间。如图3所示,由于盒体和间壁是一页成型,卡纸本身的挺度较高,所以成型后强度好,进而实现对瓶装药品的防护固定。该结构充分利用了纸张,可以同时装载较多的药品。此外,对底部摇翼、锁扣等承重部件进行了加强。以上设计,可较大幅度降低针剂产品的包装成本。
图3 整体式间壁盒
4.不规则间壁盒(盒中盒)
对于药包盒内部需要分区域放置的,例如,分为药品区、说明书区、吸管/滴管等辅助器具区,则可以根据各内容物的大小、形状,通过在彩盒内部增加内卡并对内卡进行相应的旋转、折叠、分隔,从而形成各自相对隔离的空间,使不同内容物都能各得所居。如图4所示。
5.缓冲功能盒
针对防震、防冲击性能要求高的药品,如玻璃瓶装的口服液类,需要突出缓冲功能的,可利用防尘襟片和粘边延伸设计出相应的缓冲功能部件,如图5所示,设计为双层的防尘襟片,双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空隙来实现上下方向的缓冲功能;由粘边延伸出的四个面的独立内胆来实现对内容物四周的缓冲保护,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包装盒抗跌落、抗冲撞保护能力差、实施成本高等缺陷。
药包盒的装潢设计
在完成药包盒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就可以展开包装盒的装潢设计了。此时,需要特别注意药包盒的内容设计要符合《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24号令)规定。传统的彩盒装潢设计关注的重点在于对色彩、图形、文字、商标品牌、条码等视觉元素的系统处理,以突出产品特点、找准定位、提高辨识度。对此,如果能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终端用户的体验方面来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互动趣味,同样可以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品牌内涵的传播。
案例1: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
图6所示的“三九益元养心膏”礼盒,整体结构上采用了内盒即外盒的开放式设计,结构简洁、节约材料,与传统礼盒大、中、小盒层层包裹的方式有显著区别;文化元素方面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万字纹”,延伸扩展的纹饰,寓意万福万寿绵长不断的同时形成视觉冲击,与消费者健康长寿的愿望灵犀相通;传统镂空雕花工艺,给消费者以古朴、熟悉、回归的感觉;外框上的青铜古锁,开合有度、智慧吉祥,彰显了产品工匠技艺之内涵。整个设计紧扣传统文化的主题,构思合理缜密、外观质朴新颖、内涵底蕴深厚。
案例2:体验式消费之趣味互动
图7所示的“999雁行”礼盒,设计师在考虑批量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在盒盖里面增加拉杆,实现礼盒开启时,一行大雁高处振翅而出,突出了“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晴天自一行”的高远意境和产品的高端定位,同时增加了互动趣味,加深了消费者的体验印象。
案例3:上光工艺的创新设计
UV逆向上光是当前比较成熟的表面处理工艺,具有适印范围广、质感强、反差大,以及对印品表面防护性能(耐磨、耐光、耐折、防潮)好等特点,备受欢迎。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是直接使用UV逆向光油本身所呈现的磨砂、橘皮或水滴效果,对逆向光油的型号效果等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对此,从设计的角度,利用线条、纹饰、版纹等对逆向光油的上光效果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使之呈现出类似折光压纹、网印皱纹油、冰花等多种具有设计感或者个性化防伪特征的效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图8所示的太阳光芒以及花纹装饰。
以上结构和外观的设计,首先源于对客户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进而展开个性化设计,最终设计出满足客户药品防护、自动装盒、新颖美观、经济实用等多方面需求的药包盒。在所设计产品最终定稿之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先要确保这些设计能够满足印刷包装类企业自身批量化生产的实际需要,这也是保证产品未来能够顺利交付和双方继续开展合作的前提。为此,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试装;试装合格后,还要根据大货的生产工艺进行实地打样给客户试机以及进行相关强度检测,并根据客户试机和检测结果加以改进;待试机和检测通过之后再展开装潢设计;装潢设计完成后,即可打彩样给客户确认,包括根据客户要求做相应修改,客户确认后定稿;定稿后在对文件和样品核验无误的基础上方可量产。